融创课堂,既是一种前瞻的理念,又是一种务实的行动;既是一种前行的方向,又是一种操作的范式。为深化融创课堂的探究,12月27日,全国首届“融创课堂”学术研讨会暨学校“金紫荆”教学节活动在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继续进行,来自北京、杭州、郑州、贵州及四川省内各地区兄弟学校校长和教师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活动。
学术研讨会现场
学科教育之花绚烂绽放
上午场数学课例展示活动由郑州师苑教师发展中心杨洪亮主任主持。来自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的青年教师林芝伊执教《玩转长方体》,通过大量丰富的操作活动,让学生在玩中学,玩中探,玩中总结和提炼。学生自主观察、操作、讨论等,了解了长方体、正方体各要素名称,掌握立方体特点,增强空间理念,提升数学抽象能力。整节课既有学科内部的融创,又有学科之间的融创。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林芝伊老师执教《玩转长方体》
乐山市教科院教研员张丽老师带来了《重复的奥妙》课例分享。张老师从学生喜欢的多彩图画导入,引导学生观察现象,发现规律,并结合音乐节奏、美术色彩、文字特点,将多学科知识融入教学中,有效帮助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乐趣。
乐山市教科院教研员张丽老师执教《重复的奥妙》
由北京史家小学王竹新老师执教的《时间的脚步》,以文物铜壶滴漏来切入,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组织学生制作简易水钟,让学生经历科学实验的过程,感受科学的严谨性,培养学生科学的探究精神。学生们从古人的聪明才智到如今科技的飞速发展的过程中、从自然时间单位到逐渐精细的人为时间单位中,感受到时间的脚步从未停止,整节课学得兴趣盎然。
北京史家小学王竹新老师执教《时间的脚步》
三堂精彩的课例展示后,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主任徐猛副教授,结合课例从“创”和“学”两个方面进行了精彩点评。徐教授强调,跨学科学习不是简单的拼凑,他赞誉三节课都关注到了学生的核心概念、思想方法以及探究过程,在教学中都覆盖了融创的三个特点——个体获得、情境参与和知识创造。同时,徐教授还指出,“创”,是要让学生回到现实问题中创生经验;回到学科深度理解中创制知识,回到追求意义和认知自我中创设自我。“学”,则是要关注“学科”、“学生”和“学习”。徐教授的发言让所有老师对“融创课堂”有了更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成都师范学院教育学院初等教育系主任徐猛副教授点评
悦动小舞台,成就大梦想
艺术是一曲华章初上,奏出靓丽青春的活力之彩;艺术是一幅水墨写意,挥洒传统文化的隽永之韵。作为“全国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四川省艺术特色学校”,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十分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开设了包括民乐、拉丁、大提琴、空竹等丰富多彩的艺体校本课程与社团活动,学生多次在全国、四川省、成都市各类艺术比赛中荣获各类奖项。中午的“艺术微展台”,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学生便为参会嘉宾带来了一场视听盛宴。
丰富多彩的艺术表演
古色古香的民乐演奏,优雅别致的古典之舞,随着传统文化的古典韵味在现场悄然弥漫,这场盛宴的帷幕正式拉开。而紧接着,一场活力四射的啦啦操表演,热情洋溢的现代拉丁舞,孩子们无限的青春活力,感染了现场的每一个人,又让我们从古代,穿越至今。且让我们陶醉之际,一声声如天籁般的天使吟唱《勇气》,又将思绪拉回了成长中的每一次落泪与感动。而在课本剧《生死十分》表演中,孩子们的精湛表演,诠释了信任、团结与勇气的品质之美。
震撼人心的视听盛宴
“科技”之火,可以燎原
下午的活动由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教育发展部刘继红部长主持。科学的本质是对现象的探究,科学的内涵是对规律的探索。广元市利州中学的刘洪老师,便为我们带来这样一节精彩的示范课——《光是怎样传播的》。刘老师结合物理的思维与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思考与探索,在交流合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广元市利州中学刘洪执教《光是怎样传播的》
制作与“智”做,聚焦动手能力与思维能力的双重提升。来自杭州市金都天长小学的杨华英老师执教《智作直流电动机》一课,引导学生聚焦研究问题,进行小组实践研究。以自主性学习方式,可视性的思维过程,主体性的评价方式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
杭州市金都天长小学杨华英执教《智作直流电动机》
如何完成一堂“校本化”STEAM课程?最后一节,由我校黄烨阳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小小农场主》的精彩示范。本堂课,融合了五个学科的能力与知识:信息技术,制作电子问卷,并在社交平台发放问卷;数学,分类统计调查结果,数据分析;美术,设计工程图纸,制作等比模型;工程,了解农场设计基本要素;科学,完整构建一个生态系统,并学习各要素这间的关键作用和影响机制。孩子们精彩的案例分享与犀利发言,博得了阵阵掌声。
四川省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黄烨阳执教《小小农场主》
让孩子对世界充满好奇心,让孩子爱上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这是当代教师,最需完成的使命。学校教育的本质,应是培养未来孩子立足社会、适应生存的各项能力。来自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的院长助理黄祥勇如此点评道。黄院助还提到,学生的核心素养培养在于必备品格、关键能力、价值观三个方面。今天的三堂课都非常完美地得以呈现,更为震撼的是,也涉及了学生高阶思维能力及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第三节课,采用了“学生评价学生”方式,老师仅充当认知冲突的制造者,整堂课,孩子的眼中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充满了展示交流的欲望。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院长助理黄祥勇点评
闭幕式上,《中国教育学刊》杂志社对参加本次课例展示的优秀教师和四所参与论坛的融创先行学校校长进行颁奖。
获奖教师合影留念
获奖校长合影留念
成都高新区实验小学朱祥烈校长代表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郑州、济南、成都等地14所学校发出了成立“融创课堂教学联盟”的倡议,发起并成立跨省域“融创课堂教学联盟”,在更大范围内开展融创课堂的相关研究,整合更多的资源和力量,破解融创课堂的推进问题;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之势”,将“融创”的理念植根在每个教育人的心中,将“融创”的种子播撒在神州大地上,并不断生根、发芽,生长出璀璨的花朵。
四川省成都高新实验小学朱祥烈校长发起倡议
最后,《四川教育》副主编王建强对本次活动作总结发言。他谈到:融,是知识的融汇与思想的贯通;创,是学习的思创与知识的拓新;融创,更是各大高校未来发展与教育改革的必经之路,有着重大的实践探索意义,承担着远大的战略愿景与时代教育的先驱变革重任!
独行速,众行远。此次研讨会邀请了四海专家,汇集了八方同仁,聚焦“高品质”STEAM课堂,展开了深入研讨。这不仅是一场行业领域人才的交流盛宴,更是一场思维火花碰撞的交流盛宴!今后,融创课堂教学联盟共同体全体教育工作者,必将秉承“融创”的教育理念,躬耕前行,不断致力于STEAM教育的优化改革,着力推进高品质课堂的融合创新,共同书写时代教育的华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