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干成就梦想,劳动托起“中国梦”!
全国教育大会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培养德智体美劳社会主义建设者接班人。四川省将劳动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抓手,打造校内课程校外实践的劳动教育育人的模式。成都市将劳动教育与劳动综合改革配套,与深化素质教育衔接,与提升核心素养同步,与教育质量评价协同,努力构建全方位支持,全课程融入,全社会参与,全流程评价的劳动教育生态圈……
当前,成都市正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金牛区加快“提升金牛品质、打造金牛品牌、重振金牛雄风”,需要大批“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的高素质城市建设者,更需要营造“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时代新风。
探索“全劳动教育”模式,构建整体联动融合共生的教育生态。12月28日,金牛区劳动护照2.0版发布,全新升级的“金牛部落” APP“蚂蚁工坊”上线,劳动教育评价实现线下记录、线上兑换、动态评价、实时反馈。
从2015年9月劳动护照首亮相,至今天的金牛劳动护照2.0版发布,金牛区探索“一核引领、双向贯通、三轨同步、四轮驱动”的区域劳动教育推进模式已整整5年,并逐步构建起整体联动融合共生的教育生态,其实践备受瞩目。
A
“一核引领、双向贯通、三轨同步、四轮驱动”金牛模式
金牛区在劳动教育实践中,坚持“劳动教育与教育综合改革配套、与深化素质教育衔接、与提升核心素养同步”原则,着力优化劳动教育推进机制,探索出“一核引领、双向贯通、三轨同步、四轮驱动”的区域劳动教育推进模式,建立了一套符合新时期学生成长需求、具有可复制性和可操作性的劳动育人体系。
一核引领
“一核引领”是金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价值牵引,即坚持全面贯彻新时代党的教育方针,把劳动教育作为创造幸福人生的“第一教育”,以培养热爱劳动的新时代学生为劳动教育体系设计的核心理念,构筑情感维度,品格维度,技能维度。通过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塑造自信负责和积极向上的劳动品格,提升适应新时代发展的复合劳动技能三个维度来支撑。
双向贯通
“双向贯通”是金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涵深化,即坚持把课程建设与课堂教学作为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载体,推动全学段、全学科贯通,构建劳动教育核心素养体系。
遵循育人规律,推动全学段贯通,制定《新时代金牛区学校劳动教育实施意见》,将劳动教育纳入中小幼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推行劳动教育“必修 选修”“普及 提高”的课程模式,形成多元融合、开放共享、特色发展、适应个性的课程体系。
挖掘育人价值,推动全学科贯通,将劳动教育素养提升纳入金牛“T+N”星光教师培养计划,大力培养具有劳动教育素养和教学专业基本功的复合型学科劳动教育指导师,增强和提升学科课堂的劳动育人价值。同时充分挖掘各学科课程蕴含的劳动教育资源,通过学科渗透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合到学科教学中,探索建立实践性、体验型、探究性教学模式
三轨同步
“三轨同步”是金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空间拓展,即加强学校、家庭、社会三大劳动教育场景的融合,形成“三轨同步”的劳动教育立体空间格局和劳动价值追求。
以学校劳动为基础,将劳动教育与校内活动结合,因地制宜、因校制宜、因人制宜,打造特色校园劳动教育基地。
以家庭劳动为延伸,编制《金牛区中小学家庭劳动教育指南》,分学段确定家庭劳动教育实施内容,将家庭劳动纳入寒暑假作业目录,让家庭成为开展劳动教育最灵活、最便捷、最持续、最具实效性的劳动教育阵地。
以社会实践为补充,启动“金牛绿道行”中小学课外实践活动,挖掘成都公园城市建设资源价值,发挥金牛区科研院所聚集区优势,建立公园绿道、城市社区、高校教室、大企业体验四类社会实践阵地,依托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等资源,共建20余个劳动教育实践基地。
四轮驱动
“四轮驱动”是金牛劳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即围绕组织机构、课程、育人、评价四个维度创新突破,建立区域推进劳动教育“四轮驱动”的实践体系。
该区已建立起“中心+联盟+示范”的组织实施体系,“基础+特色+平台”的立体课程体系,“教学+实践+创造”的综合育人体系和“护照+考评+勋章”的多元评价体系。
B
百花齐放的金牛区劳动教育实践
通过创新探索,近年来金牛区劳动教育取得阶段性成效。学校层面,培育出“立人教育”“七彩达成教育”“生命教育”“幸福教育”等一批学校劳动教育品牌,形成了“公园绿道”“博士讲堂”“锦城卫志愿服务”“交子课程”“童辛气象”等一批劳动教育特色课程。
以成都七中万达学校为例,该校细化生产性劳动、服务性劳动、创造性劳动三个板块,通过学科劳动教育活动、STEAM创意劳动活动、“家校社”劳动实践活动、主题劳动教育活动四大途径,引导学生弘扬劳动精神、学习劳动知识、掌握劳动技能、共享劳动成果、培育劳动素养。
成都市第十八中学校建立了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育人模式。在校内,组织开展了班级清洁扫除活动。在家庭开展家务劳动技能培训和职业体验参与活动。在社会开展社区清洁、为孤寡老人送温暖等活动。
成都市第二十中学校经过多年实践探索,已逐步完善形成了特色劳动教育课程,在新起点上,该校又从“五育互助”“五育共进”的全局视野探索劳动教育的策略、挖掘劳动教育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的教育价值。
成都市洞子口职业高级中学校集合各方资源,着力打造“锦城卫”志愿者服务协会,通过让学生深度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培育其正确劳动价值观念,创新劳动教育的育人路径。
成都市金建小学校以气象科普和科技教育为特色,营造生本化的劳动环境,培养学生劳动的实践性,挖掘学生劳动的创造性,开发学生劳动的文化性。
成都市全兴小学校结合校园实际,因地制宜修建了种植园和养殖园,积极探索开设校内实践课——“兴雨精灵课程”。
成都市五丁小学校发掘“五丁开道”的精神,引导学生在劳动中实现精神成长。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第二幼儿园开展“情感+生活劳动教育”实践,让孩子们感知劳动之美,享受劳动之乐,崇尚劳动之荣。
成都市金牛区机关三幼教育集团将劳动教育融入到班级项目活动中,开展“基于STEM理念的幼儿园项目式科学活动研究”,将劳动教育贯穿幼儿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成都市第十六幼儿园以立德、增智、健体、溢美为内核,形成了以体验为主的,以激发幼儿“独立、自信、感恩”三大品质为核心的特色劳动课程体系……
在区域层面,金牛区分别在2016年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实验工作中期推进会、2017全国中小学党建暨德育工作会上作交流发言,相关经验做法先后在教育部官方网站、《中国教育报》、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简报等刊发,并获评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四川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罗哲梳理了近年来金牛区劳动教育工作的发展逻辑,对金牛区构建“一核引领、双向贯通、三轨同步、四轮驱动”的全劳动教育模式给予高度评价。他认为,成都的劳动教育是站在新时代要求下,站在育人体系的支撑上,站在成长成才的路径上来实现的劳动教育研究与劳动教育实践的双维并重,金牛区探索“全劳动教育”模式构建整体联动融合共生的教育生态则是智慧实施下的金牛样本。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课程教学研究所黄琼博士表示,成都市、金牛区在劳动教育中的实践,为中国劳动教育的创新发展作出了很有意义的探索。并建议劳动教育要融合到其他学科,要关注孩子日常生活中可以坚持去开展的劳动实践的机会。
金牛区
学生劳动教育发展大事记
●2015年9月印发《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关于深入开展劳动教育实践活动的实施方案》, 劳动护照首亮相。
●2015年10月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交验单位”。
●2016年3月金牛区学生劳动教育中心正式成立。
●2016年4月《成都市金牛区劳动教育基点学校建设标准(试行) 》出台,劳动教育基点校申报工作正式启动。
●2016年5月金牛区学生劳动教育联盟正式成立。
●2016年12月金牛区劳动教育基点校评审工作进行, 劳动教育延伸到区内幼儿园,实现中小幼全覆盖。
●2017年2月起金牛区教育局命名“金牛区劳动教育示范校” “金牛区劳动教育基点校”和“金牛区劳动教育基点校创建单位”共24所。
●2017年9月四川省委改革试点集中督察评估小组对金牛区中小学劳动教育深改项目进行督察,给予充分肯定。
●2017年11月金牛区劳动教育先进经验《抓好“四个创新”形成“四个成果”》被教育部基础教育司评为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优秀案例。
●2018年7月金牛区劳动教育工作研讨会召开,研究《成都市金牛区劳动教育示范学校管理办法》,讨论《金牛区学生劳动教育中心工作规划》。
●2018年12月《突出“四个创新” 形成“四大成果”——成都市金牛区构建新时期中小学劳动教育新模式》获评四川省教育改革创新发展典型案例。
●2019年1月金牛区教育局“全国中小学劳动教育改革试点项目”荣获“教育影响城市”EPC2018成都基础教育年度盛典“年度教育管理创新奖”。
●2019年3月“金牛部落”手机APP正式发布,劳动教育系列活动及课程以项目形式进行网络发布,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互动平台。
●2019年10月金牛区开展区级劳动教育星级学校评选工作,成立评审工作小组并组织专家进行评估验收,集中评审金牛区首批劳动教育星级学校。
●2019年12月金牛劳动护照2.0版发布,“金牛部落” APP“蚂蚁工坊” 板块升级。